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油棕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2024-05-24 11:1854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1.24M

  摘要:油棕(Elaeis guineensis L.)是棕榈科(Arecaceae)油棕属(Elaeis)重要的产油乔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利用。为探究油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三代测序数据组装了油棕线粒体基因组,碱基总长度为676 774 bp。油棕线粒体基因组共鉴定到99个基因,包括45个不同功能类型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47个tRNA和7个rRNA编码基因,还鉴定到80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和952个大于或等于300 bp的散在重复序列。通过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线粒体比较,发现裸子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G+C含量最高,被子植物的G+C含量相近,苔藓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最小,藻类植物线粒体G+C含量最低;其中棕榈科植物油棕、椰子(Cocos nucifera)和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相近,G+C含量均为45%左右,且精氨酸(Arg)是棕榈科线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重叠密码子。系统发育关系和共线性分析表明油棕和椰子相较油棕和海枣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三种棕榈科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展现了较低的结构变异率,但呈现出较高的序列多样性。本研究基于三代数据组装了油棕线粒体基因组,为棕榈科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以及密码子偏好性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文章目录

  1 结果

  1.1 油棕线粒体组装结果

  1.2 油棕线粒体基因特征

  1.3 线粒体基因组差异分析

  1.4 棕榈科线粒体基因组特征比较。

  1.5 三种棕榈科物种的重复序列

  1.6 三种棕榈科物种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

  1.7 油棕RNA编辑预测

  1.8 线粒体系统发育分析

  1.9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替换率

  1.10 共线性分析

  2 讨论与结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品取样和测序

  3.2 数据获取

  3.3 线粒体基因组组装与注释

  3.4 RSCU分析

  3.5 重复序列SSR分析

  3.6 系统发育分析和共线性分析

  3.7 RNA编辑位点预测和Ka/Ks值分析



登录 后下载文档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