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0.53M
目的 分析中国6~17岁儿童就餐地点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引导儿童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1年抽取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个城市和农村的52 535名6~17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儿童三餐就餐地点以及人口学基本信息、膳食摄入和身体活动情况等,测量晨起空腹身高、体重。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就餐地点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 66.3%的儿童在家、25.8%在学校、7.9%在外(小饭桌、餐饮、摊点等)吃早餐,67.7%的儿童在家、29.0%在学校、3.3%在外吃晚餐,63.6%的儿童在学校、30.8%在家、5.7%在外吃午餐。儿童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足检出率分别为28.6%和9.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总能量摄入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等混杂因素后,与在家吃早餐、晚餐相比,在学校吃早餐或晚餐的男生和女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均较低(男:OR值分别为0.70,0.80,95%CI分别为0.65~0.75,0.74~0.86;女:OR值分别为0.89,0.88,95%CI分别为0.82~0.96,0.81~0.95),在外吃午餐男生和女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32,1.43,95%CI分别为1.17~1.48,1.26~1.62)(P值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在外吃早餐的男生发生营养不足的风险降低(OR=0.80,95%CI=0.66~0.97),在外吃午餐的男生发生营养不足的风险增高(OR=1.26,95%CI=1.01~1.57)(P值均<0.05)。结论 儿童就餐地点多样化,在外和在学校就餐儿童的比例较高,且在外就餐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学校供餐可能有利于保持儿童体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