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发光材料能对外界环境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做出响应,在光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室温磷光(RTP)材料(如单晶、聚合物及粉末体)虽展现出独特的发光特性,但存在本征脆性高、加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实际光子应用中的多样化需求。相比之下,玻璃态化合物因透明、坚硬、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以及卓越的电学和光学性质,成为替代传统RTP材料的理想选择。其中,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玻璃,除具有传统玻璃的高透明度和机械刚性外,还具有晶体的丰富相变行为和化学结构稳定性等优点。采用研磨-熔炼-淬火工艺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有机-无机杂化发光玻璃,通过掺杂4,4'-联吡啶和微量金属离子,实现了发光性能的调控。制备得到的P-Zn系列杂化玻璃在紫外光下颜色变化显著,呈现不同发光特性。其中,P-Zn和P-Zn-BP玻璃发出蓝色光并有绿色余辉,P-Zn-Sb和P-Zn-Sb-BP玻璃呈浅红色光。在玻璃中掺杂BP后,玻璃的荧光寿命显著缩短。P-Zn-BP玻璃除具有可逆光致变色特性外,还展现了有机-金属卤化物玻璃的多功能性。实验结果证明,杂化玻璃在光电子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为未来智能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