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2025-07-15 10 1.05M 0

  摘要:为探究不同外源调节剂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36和百农207为材料,于小麦齐穗期和灌浆中期叶面喷施不同外源调节剂[清水+乳化剂(吐温80)(CK1,T1)、KH2PO4+乳化剂(吐温80)(CK2,T2)、水杨酸+ZnSO4+MnSO4+壳多糖+亚精胺+6-BA+乳化剂(吐温80)(T3)、水杨酸+ZnSO4+MnSO4+ H3BO3+壳多糖+苯肽胺酸+芸苔素内酯+乳化剂(吐温80)(T4)、水杨酸+ ZnSO4+MnSO4+ H3BO3+壳多糖+苯肽胺酸+亚精胺+乳化剂(吐温80)(T5)、水杨酸+ ZnSO4+MnSO4+ H3BO3+壳多糖+芸苔素内酯+6-BA +乳化剂(吐温80)(T6)],研究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37 d,T5、T6处理周麦36和百农207强、弱势粒千粒质量均较CK1和CK2明显提高。与CK1和CK2处理相比,T4、T5、T6处理周麦36和百农207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且花后22 d,强势粒灌浆速率较明显提高。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强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T3—T6处理有利于提高周麦36和百农207花后27 d弱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与CK1比)和花后37 d强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与CK1和CK2比)。与CK1和CK2处理相比,T3—T6有利于提高花后25 d周麦36和百农207强势粒中焦磷酸化酶(A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弱势粒中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CK1和CK2处理相比,T3—T6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周麦36和百农207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增产效果显著,以T6处理最佳,周麦36、百农207分别较CK1增产14.0%、9.6%,较CK2增产9.7%、6.1%;T5处理次之,周麦36、百农207分别较CK1增产11.5%、6.7%,较CK2增产7.3%、3.3%。另外,T6处理可显著降低麦穗缺粒数。综上,喷施不同外源调节剂总体上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千粒质量及产量,以T6处理效果最佳。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强势粒、弱势粒划分及灌浆速率分析

  1.3.1.1强、弱势粒划分

  1.3.1.2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及强、弱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分析

  1.3.2 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

  1.3.3穗部性状调查

  1.3.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1.4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千粒质量的影响

  2.2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2.3不同外源调节剂处理小麦强、弱势粒对穗总粒质量贡献度的影响

  2.4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5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2.6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