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黑变病(MC)患者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并构建息肉复发预测模型。方法 将2017年1月—2023年6月1 763例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大肠息肉切除患者分为MC组149例与非MC组1 614例;共有122例MC组患者1年后行结肠镜复查,依据息肉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52例与非复发组70例。分析MC患者大肠息肉特征及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息肉复发风险模型;使用R studio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MC组大息肉(≥1.0 cm)、右半结肠息肉、多发息肉(≥3个)、山田Ⅰ型息肉检出率较非MC组高,而左半结肠息肉、山田Ⅳ型息肉检出率较非M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腺瘤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息肉检出率较非MC组高,中度异型增生息肉检出率较非M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胆囊切除病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肠癌家族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组初始息肉特征在分布、大小、数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Hp感染、大肠癌一级亲属、大息肉(≥1 cm)、多发息肉(≥3个)为息肉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复发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95%CI:0.753~0.895),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0.1~0.8的阈值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净收益,提示该模型获益阈值广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与非MC组相比,MC组大息肉、右半结肠息肉、多发息肉、山田Ⅰ型息肉、腺瘤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息肉检出率较高,而左半结肠息肉、山田Ⅳ型息肉、中度异型增生息肉检出率较低。胆囊切除、Hp感染、大肠癌一级亲属、大息肉(≥1 cm)、多发息肉(≥3个)为MC患者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复发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章目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MC组与非MC组息肉特征比较
2.2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
2.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初始息肉特征比较
2.4建立MC患者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及绘制列线图
2.5 MC患者息肉切除术后复发模型的评价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