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石屋Cu-Au矿床电气石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

2025-07-02 20 2.31M 0

  摘要:北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屋Cu-Au矿床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Cu-Au矿床。本研究通过矿床内电气石的结构和成分分析,探讨了电气石的成因和矿床的成矿过程。石屋矿床中的电气石可分为与Cu矿化相关的电气石(Tur I)和与Cu矿化无关的电气石(浸染状,Tur II;角砾岩中的胶结物,TurⅢ)。不同类型电气石均属于碱性电气石中的黑电气石-镁电气石固溶体系列,引起电气石成分变化的机制为FeMg-1、Fe2+,Fe3+(Mg,Al)-1和X□,Al(Na,R2+)-1替换。Tur I相比于另外两类电气石具有高FeO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36~18.55%和10.34~13.87%)和Fe/(Fe+Mg)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57~0.65和0.45~0.56)以及低MgO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0~5.49%和6.08~6.97%)特征,并且分类上仅为黑电气石。本文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和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石屋矿床中电气石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水岩反应对于矿床内Cu元素的沉淀仅起到次要作用。矿区内电气石的成分特征对于判断矿化类型具有指示意义,而Fe/(Fe+Mg)比值的变化则可以辅助判断电气石的形成期次。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