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与个人信息保护——基于两期动态寡头竞争模型的分析

2025-06-04 170 1.29M 0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对消费者数据的滥用以及个人信息隐私属性的加强,引发了社会对价格歧视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担忧。本文从企业信息收集与基于消费者信息的价格歧视两个阶段出发,构建两期动态寡头竞争模型,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对企业竞争、定价策略和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以及与各方福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愿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能阻止由“大数据杀熟”带来的三级价格歧视,实现最优社会福利与生产者剩余。然而,这同时会导致企业通过“默契合谋”实现一级价格歧视,从而损害消费者福利。无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可以弥补企业初始市场份额的不对称性,激化市场竞争,实现次优的社会福利与消费者剩余,但仅能实现最低的生产者剩余。信息资源的无效配置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因此强制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只能实现最低的社会福利。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模型设定

  3 强制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4 无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5 自愿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6 福利比较分析

  6.1 不同政策下的价格歧视

  6.2 生产者剩余

  6.3 消费者剩余

  6.4 社会福利

  7 结语

  附录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