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2025-05-19 20 0.71M 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本研究从科技、绿色和数字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年黄河流域8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β收敛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探讨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之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距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的“俱乐部收敛”特征;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之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在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中,必须依据地域特征,挖掘并发挥其独特优势,同时,应实施统筹规划与合作,以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