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溶剂致相转换法诱导制备分级多孔碳材料用于提升电化学储能性质

2025-05-19 50 1.7M 0

  摘要:氮掺杂碳材料兼具双电层和赝电容储能机制,是组装超级电容器理想的电极材料,孔隙率和氮掺杂水平是调控该材料性能的关键。在煅烧过程中,碳材料面临着孔隙率不高,内部结构易塌陷形成大孔的情况,影响电解质离子的储存。本项目利用非溶剂致相转换法和模板法,通过冷冻干燥和两步煅烧,制备得到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比表面及孔隙分析和电化学测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式和组分比例对于产物构效关系的影响。大孔结构为电解质离子迁移提供了快速通道,丰富的微介孔结构则为电解质离子创造了存储空间,更暴露出更多氮掺杂的活性位点。对照实验表明,使用非溶剂致相转换法且添加有100 mg改性ZIF-8颗粒的PC-PZ100具有明显的储能优势,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766.0 F g-1,经过7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比电容仍为初始值的105.5%,循环稳定性优越。将PC-PZ100组装为对称型超级电容器时,能量密度为18.5 Wh kg-1(功率密度为249.5 W kg-1),展现出了优异的储能性质。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化学试剂

  1.2 PZ和ZIF-8的合成

  1.3 PC-PZ复合材料的合成

  1.4 表征及分析

  1.5 电化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形貌与结构表征

  2.2 电化学性能

  3 结 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