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29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评估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照护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提升失能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显著扩大了照护的有效需求,试点城市平均新增照护从业人员6805人,照护机构年均新增167家。同时,政策通过加速市场竞争,倒逼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年均新增照护专利39项,专利占比提升0.047个百分点。机制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与长期护理保险形成了“成本-需求”协同效应,工资基准的提高会带来照护从业人员与照护机构数量的增长。创新环境呈现“双刃剑效应”,高创新城市通过技术替代降低人力依赖,低创新区域则强化基础服务供给。此外,政策效果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市区侧重照护从业人员与照护机构数量扩张,而县域更多体现为单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补贴方式通过资金定向引导,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本文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推动照护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政策背景与文献综述
三、长护险政策对照护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理论逻辑
1.家庭
2.企业和政府
3.均衡
4.推论
(二)实证分析
1.变量设置和数据来源
2.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3.平行趋势检验
4.稳健性检验
四、机制分析
(一)用工成本及长护险政策的调节作用
(二)创新替代机制及长护险政策的调节效应
五、异质性分析
(一)区域差异
(二)补贴方式
六、进一步讨论:长护险政策与照护产业创新
(一)长护险政策对照护产业创新的影响
(二)长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