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转型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5-05-13 40 0.84M 0

  为推动贯彻《巴黎协定》,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摆脱石化能源依赖,构建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能源消费方式。可持续转型是指新旧技术体制的替代过程,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产生利益分配与补偿等社会公平性相关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公正转型已成为当前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聚焦公正转型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探究该议题地理学研究的背景基础、关注热点与知识特征,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公正转型的地理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学者对西方老工业区(资源型地区)社会-技术转型问题的关注:即这些地区为解决环境问题,推广绿色技术与产业转型,由此产生传统工人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2)公正转型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理论构建与实证观点。地理学因介入较晚,相关研究仍处于公正转型主流学术圈的边缘,但“地方”“尺度”“时空语境”等地理视角和概念开始逐步被认可;3)公正转型的理论话语体系由西方发达国家构建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型实践和语境特征缺乏足够考量和理论反思,但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转型推动者和城市/区域试点推动者,公正转型地理学具有广阔的实证和理论再构建空间。本文认为:中国地理学者应抓住历史机遇,关注诸如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地方转型实例;特别关注边缘和弱势地区(如老工业区、资源型城市和生态脆弱区等)转型及其社会公正问题,将公正转型研究视为当前与未来区域发展不平等性研究的重要议题。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