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的品种搭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是实现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传统对照(TCK)、传统模式(T)、水肥一体化对照(WFCK)、水肥一体化模式(WF)4种水肥管理模式,选取小麦品种济麦22(JM22)、青农2号(QN2)、烟农999(YN999)与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迪卡517(DK517)、京科728(JK728)轮作种植,开展小麦播期分别为10月16日(D1)、10月22日(D2)、10月28日(D3)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以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播期、水肥管理下的小麦、玉米植株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存在差异。QN2植株生物量较JM22、YN999分别显著提高5.47%、9.45%;ZD958植株生物量较DK517、JK728分别显著提高2.19%、4.22%。D1处理小麦生物量较D2、D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17%、9.43%。与传统相比,水肥一体化下的小麦、玉米生物量平均分别提高5.77%、6.94%。QN2较JM22、YN999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22%、9.46%,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D2较D1、D3小麦产量分别提高3.00%、8.73%;WFCK较TCK、T较TCK、WF较WFCK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WF与T处理差异不显著,但WF较T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季灌溉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36.97%、45.01%和26.12%、22.46%。综上可知,青农2号-迪卡517轮作种植,结合小麦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作物生物量、地上部氮吸收量和产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相比,能够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植株生物量与氮吸收量测定
1.3.2 产量测定
1.3.3 水肥利用效率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对小麦、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2.2 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对小麦、玉米地上部氮吸收的影响
2.3 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2.4 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对小麦、玉米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