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0.94M
摘要:微生物导致的油田次生硫化氢(H2S)问题也称微生物酸败,给油田开发带来安全隐患及腐蚀等诸多不利影响,但致酸败微生物生理特性及危害防控研究仍待加强。采用滚管分离技术从某高温酸败油井采出水中分离筛选硫化氢产生菌,考察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初步评价了几种杀菌剂对其产H2S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出水样品中高活性硫化氢产生菌A17菌株与嗜热埃氏假热袍菌(Pseudothermotoga elfii)模式菌株DSM944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A17细胞呈短杆状,长约2.2 μm,具有运动性,其最适生长温度、pH和盐度分别为65 ℃、7.0和1%;菌株A17可利用乳酸钠、葡萄糖、乙酸钠等多种碳源,只能以硫代硫酸盐为唯一电子受体产生H2S,不能利用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单独使用终浓度为200 mg·L-1的戊二醛、200 mg·L-1的四羟甲基硫酸磷、40 mg·L-1的溴硝醇或20 mg·L-1的亚硝酸盐均可完全抑制A17产H2S活性。菌株A17为嗜热硫化氢产生菌,有别于油田生境中常被报道的硫酸盐还原菌。以A17为代表的“非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次生H2S的潜在贡献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拓展了高温油田致酸败微生物的理论认识,A17菌株可作为该区域油藏酸败防控技术研发的重要材料。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油田采出水
1.2 培养基
1.3 硫化氢产生菌富集及纯菌分离
1.4 高活性菌株筛选、形貌及其分类地位初步确定
1.5 高活性硫化氢产生菌生理生化特性评价
1.6 不同杀菌剂及抑制剂对菌株产H2S活性的影响
1.7 分析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硫化氢纯菌筛选、高活性菌株细胞形貌及初步分类鉴定
2.2 菌株A17的生理生化特征
2.3 温度、pH及矿化度对菌株A17产H2S活性的影响
2.4 杀菌剂/抑菌剂对A17产H2S活性的抑制及对细胞数量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