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T1~T2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05-19 11:365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0.71M

  目的 构建T1~T2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普通外科)收治且术中行病灶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T1~T2期单侧PTC患者的临床信息。将纳入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中发生和未发生LLNM患者以上资料的差异,并根据筛选出影响LLNM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评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区分度,同时采用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校准度,并且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该模型的临床适用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纳入280例患者,其中训练集196例、测试集84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有147例发生颈LLNM,测试集中有63例发生颈LLN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癌灶位置位于上极、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以及癌灶最大径增大及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增高的T1~T2期单侧PTC患者发生同侧颈LLNM的概率更大(P<0.05),基于这些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95%CI)分别为0.822(0.747,0.897)、0.838(0.743,0.933),在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校准曲线中预测曲线和参考曲线均大致重叠,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阈值概率分别在15%~92%和10%~100%区间时患者的净获益>0。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提示,性别、癌灶最大径、癌灶位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血清促甲状腺素是影响T1~T2期单侧PTC发生同侧颈LLNM的风险因素,基于以上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展示出对其预测的良好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



登录 后下载文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