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1.58M
目的:分析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脏结”的理论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梳理与条文解读,并结合现代研究,重点分析“脏结”的内涵、成因及五脏“脏结”的辨证施治方案。结果:“脏结”与现代恶性肿瘤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是指因正气不足、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等,导致脏器血络中形成有形痞块的一类疾病。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详细阐述了五脏各“脏结”的辨治原则,指出“脏结”具有“正气不足,脏气虚寒”“阳虚阴盛,脏结难治”“邪盛正衰,预后较差”的前、中、后三期病机演化。针对肝、心、肺、脾、肾五脏的脏结,辨其虚实,分期而治,以温阳散寒、调和气血为治疗大法,五脏结分别施用“虚”“实”之剂。肝脏结虚用吴茱萸汤,实则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心脏结虚用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实则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肺脏结虚用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实则葶苈栝楼桔梗牡丹汤;脾脏结虚用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实则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肾脏结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实则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意在调和机体阴阳、畅通血脉、增强正气,大多药物本身亦有抗肿瘤之效。结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脏结”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现代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