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证研究

2025-04-23 18:405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0.87M

  摘要: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三农”问题,有助于乡村振兴。通过熵值法建立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并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间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地区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国中部内陆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偏远地区影响次之,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小;通过增加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可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积极影响;中介效应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门限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乡村振兴存在单一门限效应,是非线性的。因此,本文提出应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深层次的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建议,以促进乡村振兴。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1.2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异质性

  1.3 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影响

  1.4 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2 实证分析

  2.1 基本模型设定

  2.1.1 基准回归模型

  2.1.2 门限效应模型

  2.1.3 中介效应模型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2.1 被解释变量

  2.2.2 核心解释变量

  2.2.3 控制变量

  2.2.4 中介变量

  2.3 数据来源

  3 对实证数据的深入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相关性分析



登录 后下载文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