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2025-07-15 00 3.26M 0

  摘要: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显示研究区具有巨大页岩气勘探潜力。基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部南雅向斜地区经历了3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塑造了现今隔挡式褶皱带格局。断层可分为5级,以NE—SW走向Ⅰ级断层为主,断距大于300 m,该类断层对页岩气保存有较大的破坏作用。(2)受拉张应力形成的“开江—梁平”海槽为研究区深水陆棚相页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构造运动导致地层发生抬升和沉降,直接影响了页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主要排烃期为侏罗纪,主要生气期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3)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以及纳米级孔隙为页岩气提供了储集空间,网状缝系统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匹配,有效改善了页岩的物性,也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和富集。断层是页岩气逸散的主要通道,页岩气的保存主要受Ⅰ级断层的影响,部署井位应与Ⅰ级断层的距离至少大于1.5 km。(4)构造作用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均具有重要影响,“适中的构造改造、有效的网状裂缝、完整的封闭系统”是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南雅向斜区域为川东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