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现象的网络泛滥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

2025-07-01 40 1.03M 0

  摘要: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在梳理网络民粹现象渊源、民粹化言行泛滥及其由此日渐凸显的社会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借助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闻观、文化观等理论剖析网络民粹现象。研究发现,网络民粹现象传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厚植和群众路线的社会履践,背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诉求,迟滞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碍党管媒体承担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与社会主义“舆论阵地”责任,进而最终诱导助长反智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群体盲动”与“多数人暴政”等诸多危害行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又进入新的动荡期与变革期,当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应该充分认识、省察、揭櫫和反思网络民粹现象泛滥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危害,提供消解与遏制民粹现象网络无限传播与弥漫负面影响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举措、新方法。

  文章目录

  一、 民粹现象缘起与网络媒体传播风靡的缘由

  二、 网络民粹现象传播的价值表征

  (一)从价值追求层面看,“以民为粹”是其最具身份标识的根本特征

  (二)从传播者角度看,相关信息刊布者多以“舍我其谁”的“民之精粹”自居

  (三)从传播内容看,只把“人民”“人民诉求”视作诉诸新闻报道与媒体传播的主旋律与永恒主角

  (四)从话语分析的视角看,传播文本建构充溢着对精英话语的解构逻辑

  (五)从叙事手法角度看,习惯于采取悲情、复仇、英雄等三种叙事模式

  三、 民粹现象泛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

  (一)民粹新闻价值取向立基于“唯心主义平民观”,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厚植和群众路线的社会履践

  (二)民粹现象的网络泛滥易助长反智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有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网络民粹新闻以非理性话语实践影响社会舆论,导致“群体盲动”与“多数人暴政”

  (四)网络民粹新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与经营理念构成严峻挑战

  四、余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