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低生育率挑战,女性终身无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低生育率进程。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婚育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系统分析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因对于我国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利用OECD、SHARE、CFE数据库等资源,分析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发展现状,挖掘终身无孩女性的群体特征,通过构建“生育推迟-风险演变-生育补偿”理论框架,阐释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上升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各国数据分析发现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主要呈现四种发展形态:第一类是剧增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波兰、西班牙和日本;第二类是均衡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挪威、瑞典、奥地利、芬兰、荷兰,其中挪威、瑞典属于低位均衡,奥地利、芬兰、荷兰属于高位均衡;第三类是“先稳后增”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捷克和葡萄牙;第四类是回落态类型,典型国家是美国。本文进一步将风险演变作为中介要素引入“生育推迟-生育补偿”框架,提出“风险生成-风险累积-风险下沉-风险循环”四阶段理论:风险在预期中产生,女性对自我及子女未来发展的担忧形成初始风险;风险在推迟中累积,婚育推迟使生育期与黄金工作年龄重合影响个人发展,或生育期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影响子女发展;风险在冲突中下沉,女性生育后在家庭-工作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遭遇风险累积;风险在代际间传递,家庭夫妻矛盾对子代结婚意愿及生育观念产生代际影响。为此,本文从风险规避视角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生育支持政策启示:托幼托育服务先行,通过创新托育托幼发展模式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源上“纾解”自我及子女的发展风险;强化经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孩次递进式生育补贴及数量差异化税收减免机制,对冲婚育推迟的“累积”风险;完善女性就业政策,通过推广弹性就业方式与保障生育女性就业权益,分散“下沉”到女性就业的“冲突”风险;营造生育友好环境,通过倡导平等家庭责任观与重塑正向婚育价值观,减少夫妻矛盾产生的“传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