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机器人在医疗陪护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为老年人等对象提供陪伴交流、药物监测、康复指导等功能。然而,社交机器人也存在欺骗医疗用户的风险。尽管某些形式的机器欺骗能够用于治疗,但不道德的欺骗会对患者、医生乃至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风险包括导致患者出现依恋障碍、侵犯患者隐私、危及病情乃至破坏医疗体系公信力等。面对社交机器人的欺骗问题,从关系论理论出发,医疗人工智能开发者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进行伦理规制:一是对社交机器人进行道德编程,包括植入限制善意谎言程序、执行知情同意原则程序,以及确保信息真实准确程序;二是对社交机器人欺骗行为进行管控,要求开发者承担全过程监管责任、设计能够相互监管的医疗社交机器人,并参与制定欺骗问题质量标准和举证机制。
文章目录
1 医疗领域的社交机器人及其欺骗行为
1.1 医疗领域社交机器人的定义
1.2 医疗领域社交机器人的欺骗行为
1.2.1 欺骗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1.2.2 道德的欺骗
1.2.3 不道德的欺骗。
2 社交机器人在医疗陪护应用中的欺骗意图与风险
2.1 社交机器人的欺骗意图
2.2 社交机器人的欺骗风险
2.2.1 主体情感与依恋障碍问题
2.2.2 社交机器人欺骗中的隐私泄露问题
2.2.3 患者的健康风险问题
3 以关系论为视角的社交机器人欺骗伦理规制
3.1 关系论视角下的欺骗伦理基础
3.1.1 相互依存的伦理原则
3.1.2 以开发者为视角的伦理原则
3.2 社交机器人欺骗问题的伦理治理
3.2.1 对社交机器人进行科学的道德编程
3.2.2 对社交机器人欺骗行为进行管控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