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建设用地资源空间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机制

2024-05-15 18:3343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3.04M

  摘要:空间集聚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建设用地资源空间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为省级政府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供地理学方案。本文首先构建了以建设用地空间集聚为核心的Kaya恒等式与ImPACT恒等式,作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借鉴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测算了减污降碳协同水平,并用赫芬达尔指数等识别省域建设用地空间集聚,借助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1)建设用地规模对减污降碳产生负向协同效应,但其空间集聚有助于产生减污降碳正向协同效应。(2)建设用地空间集聚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减污,另一方面通过能源节约降碳;而技术创新在建设用地空间集聚促进降碳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遮掩效应。(3)建设用地空间集聚对减污、降碳及减污降碳协同分别呈“U”型、倒“U”型和“U”型的驱动过程,但促进作用占主导,当建设用地空间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将产生减污降碳正向协同效应。(4)建设用地空间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在东中部地区有助于降碳,但未实现减污,进而未产生减污降碳正向协同效应,西部地区有助于减污和降碳,并产生了减污降碳正向协同效应。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2.1 理论框架

  2.1.1 IPAT模型、Kaya恒等式与ImPACT恒等式

  2.1.2 Kaya恒等式和ImPACT恒等式的共性特征

  2.1.3 以建设用地资源空间集聚为内核的Kaya恒等式与ImPACT恒等式

  2.2 研究假说

  3 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3.1 建设用地资源空间集聚的测度

  3.2 减污降碳协同的测度

  3.3 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3.4 中介效应模型

  3.5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 结果分析

  4.1 特征事实

  4.1.1 空间格局

  4.1.2 时序特征

  4.1.3 关系特征

  4.2 基准回归

  4.3 工具变量估计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机制分析

  4.6 拓展分析

  4.6.1 过程效应检验

  4.6.2 区域异质性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登录 后下载文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