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收入分配、鲍莫尔成本病与制造业占比

2024-05-09 14:2531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0.27M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从经济史来看,导致制造业占比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具有较大国别差异。本文在理论上和定量上探讨分配效应、鲍莫尔效应、分工效应等因素对制造业国内占比的影响,并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新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占比变化进行系统的因素分解。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的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从分工效应来看,中国未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实际上由制造业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引起。具体而言,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主因是分配效应,相对于金融业,制造业要素回报率下降引致制造业增加值和名义产出占比下降。制造业国内占比下降的次因是鲍莫尔效应,即鲍莫尔成本病问题。基于这些结论,本文为中国维持制造业占比提供以下政策建议:一是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将进一步从收入分配的渠道压缩制造业占比。二是大力发展中高技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维持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文献综述

  三、典型事实

  (一)中国制造业占比的“内外差”现象

  (二)英国制造业占比的“分工型”下降

  (三)日本制造业占比的“收入分配型”下降

  (四)德国制造业占比的“成本型”下降

  (五)美国制造业占比的“混合型”下降

  (六)英日德美制造业占比下降原因的综合分析

  四、理论模型分析

  (一)技术

  (二)偏好

  (三)市场出清条件

  (四)一般均衡

  1.收入分配

  2.生产技术

  3.国际贸易分工

  五、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结构分解分析方法

  (二)数据来源

  1.增加值占比分解数据来源

  2.总产出占比分解数据来源

  六、结构分解分析结果

  (一)增加值占比结构分解分析

  (二)总产出占比结构分解分析

  七、结论与政策讨论



登录 后下载文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